叉车之家 叉车资讯

中企欲逆袭全球机器人四大家族 技术鸿沟难以跨越

01-26
字体大小:

201601260756506888.jpg

从现在到2020年,全球将有510万工作岗位被机器人“抢走”?

一款由韩国研发制造的机器人HUBO在今年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也即冬季达沃斯论坛上表演行走,抢尽风头。但真正吸引了巨大关注的,是年会召开前夕,1月18日的一份名为《工作的未来》(The Future of Jobs)的分析报告。

这份出自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指出,有710万人工雇员将因机器人的产生而失业—不过市场仍然会再提供约200万个新的就业岗位,如此一减一增,总计将有510万份工作会被机器人抢去。其中,失去就业岗位最多的将是医疗保健行业,紧随其后的将是能源与金融行业。

而在中国,机器人行业正在爆炸式扩张。1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任校长徐扬生在高工机器人年会上称:“今年是2016年,而机器人感知的部分可以做100年。这个做好了,机器人可以做得更完美。”

他的发言得到了参会者的热烈欢迎。当天,参会者多数是国内机器人企业代表,他们一直在努力寻求技术和策略上逆袭全球机器人“四大家族”、抢占国内市场份额的路径。

但最近,互联网巨头的入局,则让这场原本只有两个对手的战争更加硝烟弥漫。

外企巨头加速本土化

ABB中国区负责人李刚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2015年成立的珠海ABB公司,主要是针对当地的客户以及一些应用在做研发:“很多客户买了机器以后并不知道如何使用,这方面我们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来做。”

李刚表示,ABB在很多应用方面都是领头羊,而在国内的机器人市场中,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都会找到自己的位置。但他不忘记额外强调:ABB中国现在已经是一家本土化的公司了。

时代周报记者发现,作为世界机器人行业的巨头,在进入中国市场这个迅速膨胀的大蛋糕时,无论ABB还是其他外企,都远没有表态上的如此“温和”。

在一份名为《机器人行业2015年年度十大强强联合事件》的榜单中,时代周报记者看到,过去的一年,除了安川电机与美的成立了一家工业机器人公司和一家服务机器人公司之外,还有日本纳博特斯克与上海机电(23.550, 0.27, 1.16%)合作、英国SMD公司与南车旗下的南车时代合作、瑞士HOCOMA AG公司与哈工大机器人集团(HRG)合作。

ABB、库卡等世界机器人公司,都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它们大多随着全球汽车工业的快速增长而迅速成长为巨头。因此,在目前对机器人需求量最大的汽车产业,它们与汽车厂商建立了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如此行业性的合作积累,似乎是国产机器人企业难以追赶的。

巨轮智能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杨煜俊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他指出,国产机器人应该寻求差异化竞争,从四大家族未进一步发觉、占领的阵地中寻求突破,因为这同时也是国产机器人优势所在的阵地,例如汽配3C、五金、轮胎等行业。

高工产业研究院副院长罗焕塔观察到,近年来国内外机器人厂商纷纷布局3C市场,预计2016年均会大力推广3C市场产品,竞争将逐步加剧。

据《高工机器人》杂志报道,目前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格局已呈现出群雄逐鹿的局面,以四大巨头等为代表的外资巨头为加速本土化布局,开始采取下调产品价格的策略,以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

留给国内机器人企业的市场空间一直不多。

互联网巨头入局,增长放缓

在外企纷纷通过本土企业使得自己更加适合中国市场生态的同时,国内大小企业也在纷纷抢滩。

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富士康,向日本软银集团旗下机器人控股子公司SBRH分别战略注资145亿日元,约合7.3亿元人民币—SBRH拥有全球首个具有感情的机器人产品“Pepper”。

业内人士认为,传统机器人在3-5年内面临着转型,新一代机器人可能在未来10年内逐渐在市场上占据主流,像微软、谷歌、Facebook等新兴的科技公司,则获得了一个入局的机会—今后的机器人产业,也许不再是四大机器人公司,而是这批新兴互联网企业。

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新松机器人也与创维携手—在生产线自动化改造、自动仓储物流、机器人自动化应用方面展开合作。

据机器人行业杂志《高工机器人》报道,2015年,中国机器人显然呈现了“爆发”式增长—全国已有40多个“机器人产业园区”,超过2000余家机器人公司,已超过世界其他国家机器人公司数的总和。

高工研究院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国产机器人产值规模达到16.4亿元,2015年需求量为6.5万台,市场占比提高至15%,产值增速达55%。其中,中型负载、轻负载的机器人增速会比较快。

但在2016年,随着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这种情形将有所变化。

“2016年机器人需求增速将进一步放缓。”罗焕塔在2015年高工机器人年会上表示,原因主要是整个制造业的形势依旧不容乐观,特别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在2013年到2015年引进的这些机器人有很大一部分在工厂里面并没有被及时消化,“所以在2016年,会有一个增速下降的过程”。

技术鸿沟难以跨越

尽管市场爆发、合作层出不穷,但国内企业在对机器人巨头的技术追赶上,鸿沟仍然无法跨越。

据公开报道,日本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有2.2万件申请,而中国不到6000件,且技术含量相对较低。

广州数控副总经理李伯基在年会上称,国产机器人需要从几个方面突破技术难题。“第一个是本体,本体中有机械加工、装配、检测、互换等方面需要突破,这是本体本身要做的。第二是共性技术,包括抖动、振动、噪音、密封、工艺包等;第三是接口技术,现在有相当一部分还是要靠组装,机跟电的接口,硬件与软件的接口,软件与软件的接口;第四是软性技术,包括标准、通信、仿真和离线编程等。”

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瓶颈难破,严重制约着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崛起。高工机器人研究所(GGII)统计数据显示,在工业机器人成本中,占比最高的是减速器,占比33%-38%,伺服系统占比20%-25%,控制器占比10%-15%。

李伯基对国产机器人“借助外部力量加快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方式表示肯定,“比如美的集团(27.20, 0.12, 0.44%)、上海电气(9.120, 0.05, 0.55%),他们都不断走向国际,与国外企业合作、并购等,实现跨越式发展。

国家政策亦在不断释放。2015年底,《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草案已经完成,正在修改完善。

《上海证券报》报道称,为了引导机器人产业由大变强,《规划》还提出了今后五年中国机器人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包括加强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研究、提升自主品牌机器人和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能力、推进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的应用示范、建立完善机器人的试验验证和标准体系建设等。

但徐扬生在采访中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了对于国内机器人行业研发力量的担忧——国内机器人技术向世界水平的追赶需要大量的基础研究和做基础研究的人才,但目前,“人才都去企业了”。

相关报道

国外公路养护装备产业技术发展现状 国外公路养护装备产业技术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处于平稳增长的态势,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5%左右,其中北美、西欧、中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占据着约75%的市场份额。同时全球新兴市场快速发展,比如俄罗斯、印度、南美洲、中东和东南亚等,特别是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等新兴的经济体。

[详情]
2023年1月平地机、路面机械、起重机械、工业车辆等产品销售简报 2023年1月平地机、路面机械、起重机械、工业车辆等产品销售简报

平地机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10家平地机制造企业统计,2023年1月当月销售各类平地机525台,同比下降9.95%。 汽车起重机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7家汽车起重机制造企业统计,2023年1月当月销售各类汽车起重机1216台。

[详情]
2022年8月销售摊铺机124台,同比下降12.7% 2022年8月销售摊铺机124台,同比下降12.7%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13家摊铺机制造企业统计,2022年8月当月销售各类摊铺机124台,同比下降12.7%,2022年1-8月累计销售摊铺机1063台,同比下降44.5%。

[详情]
2022年8月销售平地机576台,同比增长6.67% 2022年8月销售平地机576台,同比增长6.67%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10家平地机制造企业统计,2022年8月当月销售各类平地机576台,同比增长6.67%,2022年1-8月累计销售平地机4777台,同比增长0.99%。

[详情]
2022年5月销售摊铺机143台,同比下降44.8%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13家摊铺机制造企业统计,2022年5月销售各类摊铺机143台,同比下降44.8%;其中国内134台,同比下降44.9%;出口9台,同比下降43.8%。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