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凭借产品和技术的协同、整合优势
当今世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技术迭代频率不断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上升到产业链整体层面,而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协同创新和发展已成为成功的关键因素。如何通过对产业链上、下游的产品和技术进行整合并获得协同优势,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是众多企业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比亚迪凭借自身独特的技术创新路径和垂直整合战略,经过短短二十几年的发展,已成为营收超过千亿、横跨多种产业的技术创新型企业。比亚迪的垂直整合不仅发生在某一行业内,也发生在不同的业务范畴之间。比亚迪将电池生产领域积累的设备开发、低成本制造、品质控制能力移植到了汽车领域,并将电池和汽车领域积累的技术和经验相结合,扩展到了新能源产业领域。比亚迪基于核心的电池技术,实施电动化战略;基于IT领域的强大能力,实施电子化、智能化战略。
在电动叉车领域,比亚迪对产品和技术的协同、整合依然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些整合不仅发生在同一产业之内,而是横跨多种产业;不仅局限于产品的整合,也包括技术的整合;不仅体现在战术层面,也体现在战略高度。电动叉车领域的整合协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电动叉车与其他新能源产业的整合
电池、电池管理、充电器的整合
整机、电机、电控的技术整合
电动叉车与其他新能源产业的整合
如前文所述,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制定了“7+4”全市场发展战略,业务涵盖七大常规领域——私家车、出租车、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城市商品物流、城市建筑物流、环卫车;四大特殊领域——仓储、港口、机场、矿山。
这种战略布局使得比亚迪叉车具备独特的优势,并从其他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中汲取营养。
我们早在2008年推出了全球首款新能源汽车,在2010年推出了全球首批电动出租车和首批电动公交车。
截止目前,我们的新能源汽车累积销量已超过30万台,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13%;我们的电动出租车单车最高行驶里程已达到100万公里;我们电动大巴单车最高行驶里程已超过40万公里。仅以深圳市为例,我们的纯电动出租车及纯电动公交大巴的累计行驶里程已超过4.5亿公里和1.5亿公里。我们的新能源产品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240多个城市,实现了全球六大洲布局。经过这么多产品、这么多地域、这么多标准(国标、CE、UL等)的长期、反复检验,新能源产品和技术被打磨得越来越成熟和可靠。
我们将新能源轿车、出租车、大巴车等领域积累的技术实力和运营经验移植到了新能源叉车领域。以动力电池为例,不论是汽车、大巴还是叉车,我们都采用同样严苛的标准来设计、生产和制造,并在不同的产品之间共享最新的技术和应用经验。
电池、电池管理、充电器的整合
对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而言,关键核心技术包括电池成组技术(集成电池配组、热管理、碰撞安全、电安全等)、电池管理系统(BMS)、信号的精确测量技术(如单体电压、电流等数据的采集)、电池状态精确估计、电池均衡控制技术等。这些技术之间的系统化、无缝协同,决定了电池本体的寿命、安全及一致性。
另外充电技术对锂电池的性能影响很大。合理的充电方法可延长锂电池的寿命、提高充电效率。如果想要快速充电,其关键并不取决于充电器本身,而是取决于动力电池的设计和材料。
可以说,电池、电池管理、充电器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如果三者之间不能达到彻底的技术、信息共享,就很难搭配出完美的组合。不过对比亚迪叉车而言,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我们的电池和电池管理是完全集成在一起,并做到了与充电器的深度匹配。
我们所拥有的是1+1+1>3的实力。
整机、电机、电控的技术整合
对于新能源领域的三大核心部件:电池、电机、电控,比亚迪都具备领先的研发、设计和制造能力。
我们提出将汽车的百公里加速时间控制在5秒以内,为行业树立了全新的性能标准。通过前后大功率、高转速双电机和高效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完美配比,我们刷新了驾控体验,将百公里加速时间降至4.5S。
在电控领域,我们创造性地通过对整车控制技术、充放电技术和电机控制技术的高度整合,开发出了双向逆变技术。该技术集成了车辆对电网放电、电网对车辆充电、车辆对负载供电、车辆对车辆充放电等技术,并且可以适应不同国家的电网电制标准。
这些技术和理念同样被应用于电动叉车产品的研发和设计,并结合工业车辆的特殊需求进行裁剪和调整。基于这样的技术沉淀和经验积累,我们开发出了媲美内燃叉车动力性能的电动叉车,并能够完全胜任造纸行业、饲料行业等重负荷、长时间的使用场景。
当一个行业出现重大变革时,往往意味着整个产业链体系的协同创新。比如从燃油汽车到新能源汽车的变革,仅靠掌握整车的设计制造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懂得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的技术。对新能源叉车而言亦是如此。比亚迪叉车作为新能源叉车引领者,致力于全面打造零排放、零污染的新能源物流搬运系统,让城市与自然重归于好,自由呼吸。(未完待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