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车之家 叉车资讯

杭叉集团去年境外营收大增近7成 睿远成长连续四季度加仓

04-21
字体大小:

明星基金经理傅鹏博对杭叉集团(603298)偏爱有加。4月7日晚杭叉集团披露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其管理的睿远成长在继续增持。

睿远成长2020年首次闯入杭叉集团前十大流通股东榜单,2021年以来,该基金持续增持,分别在2021年第一、二、三、四季度增持了1198.19万股、788.29万股、394.96万股和78.59万股。截至2021年年底,睿远成长持股增至于3081.12万股,位列公司第三大股东。

据悉,杭叉集团是中国目前最大的专业叉车研发制造基地之一,已有近50年的叉车研发制造经验,目前公司已构建了以叉车及后市场为主业,以AGV、氢能源、强夯机、高空设备、扫地机、带式输送机等产品为补充的多元化产业格局,达到年产35万台以上工业车辆和其他物流设备的生产能力,可以为全球2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括整机销售、配件供应、三包服务等专业的服务。

2021年,新冠疫情对叉车下游需求大户——物流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杭叉集团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下,营业收入、净利润以及销售台量均实现较好增长,又一次取得了营业收入、利润、销售台量等多项历史新高。

数据显示,2021年杭叉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44.9亿元,同比增长26.5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8亿元,同比增长8.42%;扣非后的净利润8.61亿元,同比增长10.03%;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元(含税)。

2021年,杭叉集团生产各类叉车等产品25.15万台,同比增长20.46%;销售24.77万台,同比增长19.55%。不过,受原材料上涨等因素影响,公司的叉车及配件的毛利率减少了1.12个百分点。

  

年报显示,杭叉集团去年继续围绕主业进行上下游拓展,2021年公司股权投资达3.12亿元,包括基础市场的精细化布局、重点市场的升级改造、境外子公司的设立及后市场的延伸布局,比如设立精密制造公司、配件销售公司,对部分子公司增资等。通过上述对外投资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空间,市场布局更密集、精细,使销售服务网络更强、优势更明显。

报告期内,杭叉集团的国外地区营业收入较上年增长69.90%,营业成本较上年增长76.59%,主要系公司加强海外渠道建设,销量增加所致。

根据经营计划,2022年,杭叉集团将持续拓展海内外市场,将通过不断创新营销方式,全方位开发、收购与聚拢各类网点,积极拓展销售领域。同时,进一步在大洋洲、南美洲及中东设立海外公司,搭建全球营销服务体系,提升杭叉服务能力及后市场的附加值。

  

杭叉集团营销网络图

从叉车行业来看,2021年,国内电动叉车销量占比达60%,未来我国电动叉车比例将持续提升。电动叉车、新能源叉车、仓储叉车、智能工业车辆及叉车租赁、再制造等后市场拓展等已成为行业新的发展方向。

  

杭叉集团表示,公司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叉车行业数字化、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等发展趋势,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加快迈向电动化、智能化、集成化、国际化叉车龙头企业的步伐。

相关报道

中交西筑公司通过陕西省创新型中小企业认定 中交西筑公司通过陕西省创新型中小企业认定

近日,西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拟认定2025年陕西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名单的公示》,西筑公司成功入选。 创新型中小企业认定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既有助于企业塑造优质品牌形象,又可享受政府提供的专项政策支持、税收优惠及人才引进等扶持措施。

[详情]
玛连尼:为“双碳”战略不断创新的FRT高比例再生一体机 玛连尼:为“双碳”战略不断创新的FRT高比例再生一体机

零碳园区、零碳工厂、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等词首次出现在2025年政府报告中。绿色转型需要诸多创新性突破,建废资源化便是推动低碳绿色发展的一股重要方式。

[详情]
新突破!柳工欧维姆首次牵头修订国际标准ISO14655 新突破!柳工欧维姆首次牵头修订国际标准ISO14655

近日,由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和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专家担任项目负责人,国内相关单位专家共同参与修订的ISO 14655《预应力混凝土用环氧涂层钢绞线》正式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注册立项,这标志着欧维姆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实现新的突破。

[详情]
南方智造者 | 保持心头的温度!一名23年沥青设备研发工程师的时间力量! 南方智造者 | 保持心头的温度!一名23年沥青设备研发工程师的时间力量!

在一张张空白的图纸与热火朝天的生产线之间 有那么一群人总在与自己较真 一类材料的选择,一套结构的设计 一个功能的实现,一颗螺丝的位置 一道弧线的曲率。

[详情]
为“双碳”战略不断创新的玛连尼 FRT高比例再生一体机 为“双碳”战略不断创新的玛连尼 FRT高比例再生一体机

零碳园区、零碳工厂、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等词首次出现在2025年政府报告中。绿色转型需要诸多创新性突破,建废资源化便是推动低碳绿色发展的一股重要方式。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