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车之家 叉车资讯

永不褪色的忠诚丨合力老兵的家国情怀

09-05
字体大小:

1945-2025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80

合力老兵的家国情怀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在合力的发展长卷中

有一群特殊的身影

他们曾身着戎装

在烽火硝烟中捍卫家国

他们又脱下军装

在车间厂房里默默耕耘

时代在变、岗位在变

但赤诚的初心从未改变

他们是合力的老兵

是企业精神的奠基者

更是共和国历史的亲历者

今天,让我们透过两位九旬老兵的记忆

重回那段热血澎湃的岁月

感受一份贯穿战火与建设年代的不朽忠诚

 魏传和:深入敌后的侦察尖兵 

“天上是老鹰,地上走的是侦察兵。”93岁的魏传和用这句朴实的话语,概括了他在朝鲜战场上的侦察兵生涯。这位1932年出生于安徽霍邱的老兵,有着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出生仅8个月父亲离世,自幼跟着伯父长大。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年幼的魏传和甚至讨饭给伯父伯母们吃。“我没读过书,只知道解放军是正义之师。”正是这种朴素的信念,1949年,年仅17岁的魏传和毅然加入解放军,成为皖北军区213团3营机械连的战士,投身解放战争的洪流。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魏传和正随部队驻守上海,第2年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华东军区24军70师独立侦察连的一名侦察兵。1952年,魏传和跟随部队从上海出发,毅然奔赴朝鲜战场。“任务是了解敌人的阵地、暗堡、炮兵的位置、人数……敌情了解之后,我们发出冲锋,才好冲。”魏传和所在的侦察分队由9人组成,分成3个小组,专门执行穿插渗透、侦察破袭和捕捉俘虏的危险任务。

“你动也不能动,更不要咳嗽。想咳嗽有个方法,地上有黄泥,想治咳嗽就吃黄泥,止咳的。”魏传和回忆起在敌后潜伏的经历时,眼神依然锐利如初。每次夜幕降临,就是他们出动之时。作为队内的捕俘手,魏传和与战友们趁着夜色秘密渗透到敌区,为了获取敌军重要情报,他们的目标多是对情报和人数较为了解的哨所和炊事班。

魏传和详细回忆起捕获俘虏的经验:有时他们会剪断敌军哨所电话线,引诱哨兵出来检修,在暗处设伏;有时则埋伏在河边,等待出来淘米的炊事兵。这些行动都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精准的配合,往往要在严寒中潜伏数小时,等待最佳时机。“整个过程必须干净利落,不能发出一点声响。”魏传和说,“我们要像夜行的猎豹,悄无声息地接近目标,迅速完成抓捕任务。”

这样的危险任务,是魏传和作为侦察兵的日常。最危险的一次,他们小队在美军哨所的探照灯间隙穿插潜入,在距离敌军阵地仅几十米的距离,一名战士不慎暴露,敌军的机枪火力瞬间如雨点般覆盖而来。魏传和一边掩护受伤战友后撤,一边阻滞敌人追击,最终带着战友和情报成功返回。“那次任务我们牺牲了1名战友,负伤1名。但战场上由不得多想,你就是要想方设法完成任务,保护战友,消灭敌人。”

 

1953年7月,魏传和被抽调执行一项绝密任务——保卫参加板门店停战谈判的中方代表。“主要任务是保护领导跟敌人谈判,我们负责站岗,敌人不动我们不动,敌人动我们动。”谈判期间,他和战友们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直至停战协定正式签署。“看到和平终于到来,心里既高兴又感伤,那么多战友牺牲在了异国他乡。”

战争结束,魏传和转业来到合力,在合肥铸锻厂一线默默奉献数十年。退休后,他积极捐资助学,开设红色讲堂,将战斗故事和爱国情怀传递给年轻一代。“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战友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希望年轻人珍惜和平,建设好我们的国家。”

 

 

于振吉:国家需要处,皆是人生主战场

“无论在哪,只要能为国家、为人民做事,就是有意义的。”于振吉,1933年出生,15岁加入热河补充师4团,原宝鸡铲车厂(宝鸡合力叉车有限公司前身)厂办主任、机关党支部书记,曾获2次三等功,曾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抗美援朝,1995年被授予解放奖章。

于振吉初入军营时就深知自己年龄小、文化浅,为了能尽快实现“保家卫国、解放人民”的理想,便以“笨鸟先飞”的劲头苦练军事技能。同年9月,因表现突出,他被调至45军工兵营1连担任文书。白天协助连长处理日常事务、整理作战资料,夜晚便在煤油灯下啃读文化课本,短短数月便熟练掌握了文书工作的各项技能,成为连队的“得力助手”。

 

1953年5月,正值抗美援朝战争后期,于振吉随工兵第24团2营入朝参战,肩负起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修建中朝边界被炸毁的飞机场。当时朝鲜战场环境极为恶劣,美军的飞机时常盘旋轰炸,地面炮火交织不断。在没有先进现代化机械设备的情况下,战士们只能靠双手、铁锹和箩筐一点点搬运,满身泥泞是常态,“多挖一锹土,前线的飞机就能早一天起飞,战友们就能多一份安全。”

 

1965年11月,于振吉调任第三工程兵学校参谋。他深入基层部队调研,了解战士们的训练需求,结合现代战争的特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次年,因在参谋工作中表现突出,受到部队嘉奖。

1970年,于振吉转业分配到宝鸡铲车厂,他充分发扬军人“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从零学起,跟着工人师傅学习铲车装配技术。在任职工艺科科长时,宝鸡铲车厂正面临技术升级的难题,部分生产工艺落后,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他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开展调研,查阅大量资料,结合工厂实际情况,制定了工艺改进方案。带头加班加点,与技术人员一起攻克技术难关,先后改进了铲车变速箱装配工艺、车架焊接工艺等5项关键技术,他的工作不仅为工厂节约了成本,更推动了企业的技术进步。于振吉常说:“即使不在前线,也要为国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刚刚过去的阅兵式上

我们看到鲜红旗帜猎猎飘扬

新型武器装备巍然前行

一支强大的现代化军队

正向着强国强军的梦想迈进

而当我们凝望今日中国军队的雄壮姿态

更不应忘记

正是像魏传和、于振吉

这样一代代军人

用他们的青春、热血和生命

筑就了今日强军之路的基石

相关报道

喜报:中交西筑获2025年度中国科促会科技创新二等奖 喜报:中交西筑获2025年度中国科促会科技创新二等奖

近日,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公布的2025年度“中国科促会科学技术奖”名单揭晓,中交西筑参与研究的“高掺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高价值化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获科技创新奖二等奖。

[详情]
伟乐科技集团荣获香港特区政府智慧科技最高荣誉——金奖! 伟乐科技集团荣获香港特区政府智慧科技最高荣誉——金奖!

11月21日,英达科技集团成员伟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Winley)凭借自主研发制造的「智慧道路评估系统iPAS」,荣获本届「香港资讯及通讯科技奖 — 智慧交通」金奖。

[详情]
从0到237口!徐工非洲水窖,再获全球赞誉! 从0到237口!徐工非洲水窖,再获全球赞誉!

当地时间11月22日和2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约翰内斯堡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十次峰会第二及第三阶段会议。李强表示,当前气候变化、能源、粮食等多重挑战叠加,需要国际社会以团结凝聚力量、靠协作破解难题。

[详情]
13枚奖牌!潍柴工匠团队彰显技能硬实力 13枚奖牌!潍柴工匠团队彰显技能硬实力

近日,全国2025年高端动力内燃机装试工职业技能竞赛暨“鲁工杯”城市主导产业职业技能竞赛闭幕仪式在潍柴举行。潍柴集团旗下各子公司共13名参赛选手获奖,其中一等奖3人,二等奖、三等奖分别5人。

[详情]
中交西筑:装备分公司扎实开展技术工艺专项巡查活动 中交西筑:装备分公司扎实开展技术工艺专项巡查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西筑公司“科技月”活动部署,夯实生产工艺管理基础,全面提升装备制造精度与生产稳定性,近日,装备分公司技术部联合安全质量环保部,深入各车间及工段,开展技术工艺专项巡查。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