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车之家 叉车资讯

《广西日报》重磅报道 | 柳工“智造”出海,底气从何而来?

10-09
字体大小:

10月9日,《广西日报》第四版整版刊发《“智造”出海,底气从何而来?——探寻柳工国际化成长之路》报道,聚焦柳工向海图强的战略布局与实践成果。23年来,柳工书写了从地方国企走向全球的“出海”样本,并以“智慧绿色”推动产业革新,开启从国际化向全球化转型的崭新征程。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跳转原文链接

 

以下为报道原文:

 

9月23日下午,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工”)生产厂区内,一场面向亚太大区关键客户的装载机批量发车仪式正在举行。60台崭新的装载机整装待发,即将交付给越南等地的客户。

 

“近年来,东盟地区订单持续增长。”柳工装载机制造运营总监刘文浪介绍,2024年柳工装载机智能工厂全面投入使用,生产线具备数字化、智能化、柔性化特点,可实现跨产品、多型号的灵活生产。为保障订单供应,工厂设置了东盟产品制造专线,足以满足当前市场需求以及未来五年的增长预期。

 

作为广西机械制造业的龙头企业,柳工深耕东盟市场多年。今年1—8月,柳工出口至东盟国家的设备同比增长45%。企业已从传统的工程机械出口商转型为能够提供全系列产品及全面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向海图强,柳工如何实现订单的持续增长?其出海的底气何在?连日来,记者展开了一系列调研采访。

 

智能制造,强势抢占海外市场

 

9月17—21日,在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柳工展厅内,“AI柳工”智能诊断系统首次亮相,引发广泛关注。

 

“我们不仅是销售产品,更致力于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柳工全球研发中心数字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帅表示,该系统动态接入设备数据,操作人员可实时识别机械故障隐患。系统还配备了3D可视化维修指引模块,能够高亮显示故障部件,并推送智能动画解决方案,实现智能化操作指导。

 

该系统支持多语言交互,吸引众多海外客商亲身体验。一位来自印尼的客户感叹:“AI技术不仅能智能识别故障隐患,还能打破语言障碍实时解答问题,既高效又省心。期待印尼的工程项目能早日应用柳工AI技术!”

 

“AI柳工”智能诊断系统,是柳工迈向智能化、高端化的又一重要成果。

 

自1958年成立以来,柳工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从中国第一台轮式装载机、全球首款高原型轮式装载机,到全球首款商用5G智能遥控装载机,再到行业首发的无人驾驶装载机、挖掘机、压路机,以及新一代无人驾驶电动装载机、智慧矿山系统、智能管家和“AI柳工”等,柳工一直处于中国工程机械技术变革的前沿。

 

在“智造”不断升级的同时,柳工的全球化布局也在加速推进,使其在国际市场,特别是东盟市场展现出强劲竞争力。

 

依托智能化、绿色化产品创新,柳工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针对东盟地区高温、高湿、多雨的环境特点,定制开发了多款适应性强的智能装备。例如,在印尼镍矿开采项目中,柳工智能遥控装载机实现了远程遥控作业,效率提升50%,人力成本降低60%,成为当地智慧矿山建设的标杆案例。

 

“柳工自2003年进入东南亚市场以来,已有累计超过4万台设备服务于东盟各国的基础建设、矿业、农业等领域,赢得了当地客户的信赖。”柳工亚太区域总经理向冬生介绍。柳工装载机长期在东盟市场保持占有率第一,近年来,其在挖掘机、路面机械、农业机械以及电动产品等领域也取得显著突破。

 

智慧管理,推进全价值链“生态共赢”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企业全球化带来历史性机遇。柳工敏锐把握这一契机,于2002年开启国际化征程。

 

在国际化战略引领下,柳工于2003年进入东南亚市场,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最早开拓该区域的企业之一。

 

在拓展市场过程中,柳工推行全价值链智慧管理模式,以合作创造价值。

 

9月23日发往越南的柳工装载机,采用传统双柄操作方式,而非当前流行的单柄或先导手柄操作。原因在于,柳工产品设计人员在调研中发现越南司机更习惯双柄操作,经与客户协商,最终确定了更贴合当地需求的生产方案。

 

“为满足海外市场需求,我们在生产前端就开展市场调研。”刘文浪介绍,柳工构建了由“国际业务—产品研发—产品线”组成的“铁三角”组织机制,研发人员深入现场了解产品适用性,生产线则按标准完成生产交付客户,确保产品精准匹配市场。

 

全价值链管理还体现在提供本地化技术支持和快速响应服务上。柳工在东盟设立了5家海外子公司,各区域配备培训中心、呼叫中心和区域配件库,超50家经销商和200多个服务网点遍布东南亚,构建了行业内完善的营销与服务体系。

 

目前,东盟已成为柳工在海外的第二大本土市场,其中印尼更是战略核心区域。

 

然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挑战也随之而来。柳工印尼公司总经理林龙表示:“印尼公司发展迅速,我们必须持续提升产品和后市场服务的竞争力。”

 

当其他企业的东盟国家业务仍以营销为主时,柳工印尼公司已逐步发展成为集研发、制造、营销、金融四大板块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今年8月,柳工金融印尼有限公司正式开业,这是柳工推进“全面国际化”和“全价值链本土化”的关键一步。通过金融赋能,柳工实现了从单一产品输出向“产品+资本+服务”综合价值输出的升级。2025年,柳工还将加大对印尼本地制造工厂和研发中心的投入,为全价值链在印尼的深度落地奠定基础。

 

从柳工印尼公司的发展路径可以看出,柳工未来在海外的发展战略正从产品销售向“价值驱动”和“生态构建”转型,依托优质渠道、卓越的后市场服务和生态机制增强客户黏性,持续巩固国际市场优势。

 

智融产教,根深叶茂方成大树

 

历经23年的国际化征程,柳工已构建起庞大而完善的全球营销与服务体系,展现出强大的市场影响力。

 

随着业务不断拓展,人才需求也日益增长。

 

“我们公司在印尼拥有多家供应商,随着未来柳工印尼工厂投产,人才缺口将进一步扩大。”林龙表示。

 

根深叶茂,方成大树。为解决这一发展瓶颈,柳工积极探索国际产教融合路径。2018年1月,柳工—柳职大全球客户体验中心启用,并在印尼推广柳工、柳职大与印尼职大的三方合作办学模式。2022年,来自泰国和印尼的首批学生赴柳州,在柳职大和柳工接受培训,经考核后有近50名学生在毕业后进入当地柳工体系工作。

 

“在柳工和柳职大学习培训期间,我不仅掌握了柳工各类产品的主要部件、参数及作用,还了解了服务保修政策、配件体系等知识,专业技能得到了提升,希望未来能留在柳工工作。”印尼订单班学生妮卡满怀期待地说。

 

与妮卡一样,受益于国际产教融合的学生仍在不断增加。目前,柳工携手柳职大,已分别与印尼、泰国、越南、沙特、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的优质院校签约合作办学,联合培养高素质的国际技术工匠,为柳工的国际化与本地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在加强国际校企合作的同时,柳工还通过举办技能大赛等方式,为全球工程机械技术人员搭建国际交流与竞技的平台。

 

今年8—9月,柳工第八届全球技能大赛预选赛在印尼、拉美、南亚等地陆续展开。

 

印尼区域决赛于8月28—29日在雅加达售后服务中心举行,近300名选手参加故障诊断、零部件拆解等多项考核。决赛获胜者将于10月21—22日前往泰国大城府,参加柳工技能比武大赛全球总决赛,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同台竞技。

 

向冬生表示,技能大赛不仅为技术人员搭建了展示才华、赢得国际荣誉的舞台,更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推动柳工售后服务网络整体技能提升,助力客户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柳工始终将本地技术人才培养视为企业社会责任与长期发展战略的核心,通过持续深化国际产教融合、打造高水平国际技能大赛,进一步推动“全面国际化”和“深度本地化”战略的实施。

 

智链未来,延伸人类力量

 

9月,柳工在行业舞台上持续绽放光彩。继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AI柳工”令人瞩目之后,9月23日,柳工又亮相第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及矿山机械展览会(BICES 2025)。

 

作为本届展会展位面积最大的参展商,柳工在近5000平方米的室外展区集中展示了40余台设备,呈现多项突破性成果。不仅发布了大型智慧绿色矿山解决方案,还展示了源网荷储、充电、换电、送电等能源系统方案,充分彰显了柳工“智慧·绿色·延伸人类力量”的品牌理念。

 

柳工副总裁朱斌强表示,电动产品是柳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当前行业电动技术快速突破,推动电动产品向大型化发展,今年柳工电动产品海外出口增长显著,企业将进一步开拓海外高端和重点市场。

 

通过9月在南宁、北京举办的系列展会,柳工全面呈现了“智造”从理念到实践的可视化成果,让更多国际伙伴见证了企业在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方面的领先实力,也进一步彰显了柳工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卓越能力。

 

柳工向世界展示实力,源于其深厚的底气与自信。

 

据柳工2025年半年报显示: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承压、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上半年柳工海外业务实现逆势增长,海外收入达85.23亿元,占比提升至46.88%,海外净利润创下新高。

 

“未来五年,柳工将加快从国际化向全球化转型的步伐,形成全球产业布局,完善研发、供应链、生产、销售、服务及资本的全球网络,建立全球化经营能力,致力成为备受当地市场认可的高价值国际品牌。”柳工总裁罗国兵表示。

 

向海图强,笃行不怠。如今,柳工拥有超过30家海外子公司和机构、4座海外制造工厂、12个全球研发基地、500多家全球经销商,产品和服务覆盖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业务已成为柳工业绩增长的“压舱石”。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柳工“智造”正全力迎接全球市场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记者手记:

走向尖端 迈向全球

 

制造业企业要做强,离不开持续的技术革新与市场拓展。大型国际化企业柳工的发展,印证了这个道理。

 

67年来,柳工始终走在技术升级的前列。自1958年创立以来,便以奔跑之姿展现出强者风范:

 

——1960年 成功研制80马力履带推土机,开启了工程机械的生产历史;

——1966年 成功研制中国首台轮式装载机Z435,开创了中国装载机生产的先河;

——1980年 自主研发经典产品ZL50C装载机,实现单一型号销量突破15万台;

——1992年 推出首台WY40挖掘机,扛起了民族挖掘机品牌的大旗;

——2019年 发布首台纯电动装载机和挖掘机,标志着工程机械迈入新能源时代;

——2021年 行业首发无人驾驶装载机、挖掘机与压路机,引领行业技术变革;

——今年以来 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再获突破:新一代T系列电动装载机全球首发,200吨级大型挖掘机9200F成功下线,全球首台矿山电动无人装载机870HE顺利交付,“AI柳工”智能诊断系统在东博会首次亮相……

 

67载耕耘,一次次突破技术壁垒,成就了一次次新的跨越。今天的柳工,正以绿色与智慧,延伸人类的力量。

 

新纪元,新愿景,新辉煌。

 

23年来,柳工迈向全球的步伐从未停歇。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次年柳工便提出“建设开放的、国际化的柳工”战略目标,开启了国际化征程:

 

——2003年 举办首届全球经销商年会;

——2004年 成立第一家海外子公司;

——2007—2008年 柳工印度、北美、拉美子公司相继成立;

——2009年 柳工印度工厂建成投产;

——2010—2018年 柳工欧洲、亚太、中东、南非、香港子公司及巴西工厂等陆续成立;

——2019年 在英国成立首个海外直营公司;

——2020年至今 柳工印度尼西亚公司、泰国、澳洲、中亚、越南、科特迪瓦子公司相继开业,柳工年度海外营业收入突破130亿元……

 

立足中国,逐梦世界。这是柳工的格局。

 

23年来,柳工一步一个脚印,通过“海外贸易、海外制造、海外并购”三步走战略,书写了从地方国企走向全球的“出海”样本,并开启了从国际化向全球化转型的新征程。

 

如今,柳工的海外业务收入已接近总收入的半壁江山。“世界柳工,源自中国”——当柳工人喊出这句口号时,内心的自豪感一定油然而生。

相关报道

《广西日报》重磅报道 | 柳工“智造”出海,底气从何而来? 《广西日报》重磅报道 | 柳工“智造”出海,底气从何而来?

10月9日,《广西日报》第四版整版刊发《“智造”出海,底气从何而来?——探寻柳工国际化成长之路》报道,聚焦柳工向海图强的战略布局与实践成果。

[详情]
增信赋能 向新启航丨从关键词读懂新中交(三)

增信赋能 向新启航 中交集团暨中国交建召开上半年生产经营工作会议,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深刻回答了“中交变化怎么看、中交当前怎么办、中交未来怎么干”的重要问题,在新方位新起点再次吹响了中交战略再升级、转型再提速的号角。

[详情]
中交西筑R5000F高比例原生再生一体机获评年度最具影响力产品 中交西筑R5000F高比例原生再生一体机获评年度最具影响力产品

导读 近期,由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权威杂志《建筑机械》倾力打造的年度“最具影响力产品”终评榜单正式出炉。中交西筑R5000F高比例原生再生一体机荣耀上榜,获评“2024年最具影响力产品”。

[详情]
中交西筑:公司召开“雷霆行动”中期推进会暨双节安全生产部署会 中交西筑:公司召开“雷霆行动”中期推进会暨双节安全生产部署会

9月30日,西筑公司召开“雷霆行动”中期推进会暨中秋、国庆双节安全生产部署会,公司副总经理、安全总监李益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严格落实国务院国资委“雷霆行动”部署。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