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封感谢信漂洋过海传到了我们手中,与此同时在南部非洲广袤草原上,一座100兆瓦光伏电站正迎着朝阳崛起。作为博茨瓦纳国家绿色能源发展战略的重点示范工程,中国港湾博茨瓦纳光伏电站不仅是当地能源转型的关键支点,更是“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中博互利共赢的生动写照。中交西筑有幸承接了部分该项目承建工作,装备分公司派出的周子龙、杨波、向文博、吴捷四位同志,以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坚韧意志,在异国他乡书写了属于中国建设者的担当与荣光。
分工协作 筑牢项目建设根基
项目履约的道路上从不缺乏荆棘,语言障碍、气候差异、施工条件复杂等多重挑战接踵而至。四位同志临危受命,以“一专多能”的硬实力、“技术精湛”的硬本领、“适应性强”的硬作风,在博茨瓦纳项目A-G区的建设中交出了亮眼答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技术人才的跨界担当,以清晰的分工和高效的协作,为项目推进注入强劲动力。

向文博作为电控工段的技术骨干,深耕高压低压电缆敷设领域,凭借扎实的电工专业功底,精准把控电缆敷设的规范标准与安全要求,确保线路布局科学、衔接顺畅。同时,他主动承接桩基布置任务,快速吃透施工图纸与技术参数,将电工岗位培养的精细思维延伸到桩基定位、间距把控等关键环节,在电气专业与基础工程的跨界中无缝切换,用双重履职彰显“一专多能” 的底气。

杨波以电工技术为根基,快速攻克光伏板安装的核心要点,从组件定位到线路衔接,每一步都体现着精湛的技术素养,确保光伏系统安装质量达标、运行稳定。面对厂区环保这一全新领域,他主动学习环保施工规范,牵头落实厂区清洁、废弃物处理等工作,在新能源安装与环保管理的双重任务中,展现出极强的适应能力与学习能力,成为项目上的“多面手”。

从原有岗位的电路调试到次龙骨安装及调平工作,周子龙将电气作业培养的精准把控能力充分运用到钢结构安装中,凭借对尺寸精度、水平度的严苛要求,确保每一处次龙骨安装牢固、调平到位。同时,他承接挖掘接地沟任务,兼顾技术精度与施工效率,既熟悉接地系统的电气原理,又能熟练操作挖掘设备,在技术型与实操型工作中自由切换,用实力证明“技多不压身”。

吴捷牢牢立足电工专业优势,在驱动电机安装工作中驾轻就熟,精准完成电机定位、接线调试等关键工序,保障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面对横梁预拼这一结构施工任务,他快速掌握钢结构拼接的技术要点,从部件对齐到螺栓紧固,每一个环节都严谨细致,实现了机电安装与结构施工的跨界融合,用极强的适应性与精湛技术,为项目推进注入强劲动力。
实干担当 赢得多方高度赞誉
在项目一线,四位同志始终秉持“踏实肯干、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中交西筑人的职业素养。他们白天扎根施工现场,顶烈日、战风沙,手把手向当地员工传授施工技艺;夜晚挑灯夜战,梳理施工难点、优化作业方案,确保项目稳步推进。

从技术指导到流程优化,从安全管控到团队协作,他们的身影活跃在项目建设的各个关键环节。在他们的带动下,中外员工同心协力,不仅高效推进了工程建设,更培养了一批掌握专业技能的本地技术人才,为当地留下了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火种”。他们的辛勤付出与突出表现,赢得了承建方、业主及合作单位的一致认可与高度赞扬,成为项目一线当之无愧的中坚力量。
丝路传情 彰显国企责任担当
个体的微光汇聚成照亮前路的火炬,四位同志的实干精神,正是中交西筑装备主业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缩影。作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代表,中交西筑装备制造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将企业发展融入全球合作共赢的大局。

此次派驻人员助力博茨瓦纳光伏电站建设,不仅推动了当地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创造了大量本地就业岗位,更深化了中博两国的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为“一带一路”建设增添了坚实的能源印记。从技术输出到人才培养,从工程建设到友谊传递,中交西筑装备制造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商、共建、共享”的丝路精神,让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担当在非洲大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中交西筑装备人将继续以实干践行使命,以担当书写华章,在“一带一路”的广阔舞台上,不断深化国际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国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