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讯 通讯员孙兆艳)“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小白杨》这首歌曲作为起床号,每天早上6点半就在兵团交建塔城161抵边公路项目部的上空飘扬。
由兵团交建承建的塔城第九师161团肉羊场养殖基地、206 站抵边公路位于第九师161团境内四连,项目合同造价419万元。这是一个远离人烟的中哈边境地区,快有60年的历史了,虽然第一代军垦人在此开荒造田,但依然人烟稀少,这里年平均降水量不足300毫米,是土质含沙量大的干旱区,大风刮起来黄沙漫天,施工环境艰苦。
第九师161团肉羊场养殖基地项目为新建公路,道路等级四级,全长10.061km,项目建成后将为边境巡查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项目部现有员工5名,其中党员有2名。年龄最大的60岁,最小的只有23岁,在这个小团队中,他们每个人都身兼数职。
“维吾尔族”书记
李世慧,一名80后的党支部书记,个子不高,皮肤黝黑,因为长像酷似维吾尔族,大家都亲切的称呼他为“维吾尔族书记”。他是这个小团队“大总管”,职工的贴心人。他非常善于学习,2018年就考取了一级建造师证,他常给项目员工说建造师证就是员工的“护身符”和“敲门砖”,会上会下都会鼓励大家积极报考。
作为80后的中坚力量,李世慧有着敢想敢拼的“闯劲儿”和勇毅笃行的“稳劲儿”,他善于与人沟通,工地上的难缠事几乎没有搞不定的,平时除了抓好党支部工作以外,还负责整个项目外部协调和后勤保障。
项目部地处偏远,缺水非常严重,最长的一次停水超过10天,项目部用水紧张李书记是看到眼里急在心里,他多方打听购买了超大号储水桶,第一时间采购回来,把水储备充足。他说:“这里的条件本来就比较艰苦,每天大家的工作时间都在14、15个小时以上,非常辛苦,吃的、用的水我们必须要保证充足,不能苦了大家”。
今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迅速蔓延,李世慧放弃了休息时间,被借调到社区一线开展疫情防控工作,40天没有回家,吃住在社区,他每天戴着口罩和红色袖章,上门摸排人员情况,不厌其烦的告知各家各户取消接客赴宴等活动,耐心嘱咐居民减少外出、出门带好口罩及时做好消毒等。他每天都会为居民运送垃圾,购买生活物资,他的表现受到了领导和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关键时刻发挥了一名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的先锋本色。
骄傲的父亲
吕柏杉,共产党员,今年53岁了,在项目部主要负责安全工作,除了安全工作他还负责项目部备料工作,每天早上6点半他就带着挖掘机去载装戈壁料,然后运送到施工现场,以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当问到他工作累不累的时候,他说:“说不累那都是假话,但我是一名老党员,在一线工作多年,老同志就应该多操点心,这样才能把项目干好”。
在日常安全管理中,他时刻不忘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他说:“咱们不论工程体量的大小,都要认真对待,进展到哪个环节,都得把‘安全’放在首位,施工安全无小事,必须严把安全关!”。“坚守一份责任,为我们的平安守望,他值得点赞”,说起吕柏杉,大家纷纷为他竖起大拇指。
最让他骄傲的是他的女儿,每当谈起他的女儿,他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说:“这么多年我一直在项目施工一线工作,对家人的照顾很少很少,尤其是对女儿,缺少陪伴和教育,今年女儿研究生毕业了,正在准备读博,她能这么优秀我很欣慰,也很骄傲”,说说话间他忍不住的红了眼眶,幸福的同时更多了一分愧疚。常年在施工一线的吕柏杉,小时候女儿对她的工作不理解,很少愿意与他交流,随着女儿的长大,对父亲工作渐渐的有了更多的了解,渐渐理解了他,现在女儿每天都要和他视频,叮嘱他保重身体,爷俩的感情也越来越亲密了。
不善言谈的“多面手”
在这个项目部还有一个名副其实“多面手”,他叫王继军,他主要负责项目部的设备材料工作,为人朴实,不善言谈,黝黑的脸庞上时长透露着憨厚的笑容。
王继军和吕柏杉是校友,一起共事了30年,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在一起的时间比和家人一起的时间还多,两人亲如“兄弟”。
工作中他从不怕苦不怕累,由于161项目规模较小,为了节约人力成本,他身兼数职,常常顶替机械维修师、水电工等,工作繁多且复杂,王继军不抱怨,不消极,像一颗螺丝钉一样,哪里需要哪里钻,为圆满完成项目工作任务尽心尽力。
王继军的愿望非常简单,他笑着说:“我希望公司今后的发展越来越好,员工有活干、收入高”,多么简单的话语,道出了路桥建设者的朴实与执着。
低调踏实的“实干家”
濮新定,他是这个项目最年长的员工,主要负责为机械加油、为员工送饭以及其他后勤保障工作,他多年如一日把辛勤的汗水浇注在他所钟爱的路桥事业上。
“老濮”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的付出。每天你都可以看到他在驻地和工地现场穿梭着,加班加点工作都是常有的事。
他还有两个月就要退休了,有人曾和他打趣儿说:“老濮啊,都快到退休的年龄了,何必那么辛苦呢?”他却一脸端正并且语重心长地回道:“人哪,任何时候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我在交建工作了26年,对这里的有很深厚的感情,我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站好最后一班岗,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多年来,老濮对于项目上单调、枯燥的生活从来没有半点抱怨,他还时常给年轻人说:“过去,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工地条件非常艰苦,只有三块木板,两个木凳就搭一个床,工程项目走到哪里搬到哪里,现在和过去相比项目上的条件太好了,我非常知足,我也希望年轻的孩子们能够多点坚持,在生命力最旺盛的年纪努力奋斗,经历的每一次挫折和苦难都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90后的“小胖子”
在这个项目总有一位活泼可爱的“小胖子”,会给每一位初到这里的同事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就是——90后员工刘玉川。
刘玉川在项目部担任技术员,他负责图纸的复核、施工测量放线等工作。工作中,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每天做好现场的测量放线工作,及时整理工程测量资料和施工日志等工作,保证工程资料的真实性。
他天天踏着晨曦出门,背着星辰回到生活区。工程全面施工后,他不断穿梭在现场的沟沟坎坎间,快速的完成了测量工作。在测量工作中,他对每个需要放样的坐标进行反复验算,确定无误之后才进行放样。
父母亲远在河南老家,对于家人,他能做的也仅仅是几个电话。他常说:“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不断地提升自己,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虽然参加工作时间只有短短的两年多时间,可正是凭借这种敢吃苦、敢拼搏、敢奉献的精神,得到项目部领导的认可。
2019年的春节,本应是举家团圆的日子,刘玉川却放弃了休息主动请缨,按照公司的安排参加了上级的军事训练,圆满的完成了轮训备勤任务,个人素质也得到了全面锤炼。90后,他们是扎根施工一线艰苦岗位的青春力量,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希望。
在这个荒凉的边境团场,他们5个人远离诗与远方的所谓人生景致,他们或是把责任当成习惯,或是把苦累当成磨砺,或是把付出当成快乐,这不正是“忠于祖国,扎根边防,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小白杨精神么?他们用默默的坚守和付出,打造着兵团交建这个品牌……
161项目工程结束后,他们又将在塔城这片市场开辟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