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的数字新基建项目迎来了首个政策支持,预计2022年定位国际一流水准,将广州打造成全国城市级数字新基建典范。
记者从7月8日举行的广州第152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广州市府常务会议已于7月7日正式审议通过了《广州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广州在全国率先发布“数字新基建”政策,提出未来三年数字基建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和目标,聚焦“5G发展‘头雁’行动”“人工智能场景构建行动”“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行动”“智慧充电基础设施提升行动”等4大领域,实施数字新基建40条。
打造数字新基建城市级典范
根据行动计划,到2022年,广州将建成泛在、高性能、精益服务、低使用成本的数字新基建,在全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广州经验,打造全国城市级数字新基建典范。
广州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信息基础设施领先城市,成为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全国首批5G商用试点城市和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累计建成5G基站8万座,总投资超过300亿元,培育200家5G应用领域创新型企业。数据中心可使用折合标准机架数约20万个,建成低时延、高附加值、产业链带动效应明显的数据应用区。
构建全球顶尖的智能化 “创新型智慧城市”方面,广州将致力于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同时建设“智杆”“智路”“智车”“智品” “智桩”“智园” “智区” “智链” “智轨”,推动形成50个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应用场景。产业领域,广州重点打造以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智能硬件等8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10个人工智能产业园,培育50家以上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制造、应用和服务领域的全国领军企业,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1200亿元。
在智慧充电基础设施领域,广州将加快推进“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车电分离。鼓励现有运营商运用市场化手段兼并重组,形成几家比较集中的头部运营商。到2022年,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等公用充电设施服务半径小于1公里,广州公共充换电站点超过4000个,充换电设施数量超过5万个,充换电服务能力达到250万千瓦。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也将形成全球跨界融合型“智造名城”,推动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广州)建成为国家级网络空间核心基础设施,培育1—2家达到国际水准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300个左右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APP(应用程序)和工业软件。
四大政策亮点
新基建是信息社会的基石、数字经济的支撑,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如今,广州正多措并举形成合力,激发数字新基建发展热情。发布会上,广州工信局副局长张宏伟介绍,本次发布的行动计划共有四大亮点举措:
一是试点示范,促融合创新。运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聚焦工业、交通、教育、医疗、政务等领域,推动政府主动开放和丰富公共应用场景,加快跨界融合发展,培育打造一批引领全国的应用示范标杆。
二是强化载体,培育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统筹“基建布局、产业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提出优先扶持各区打造数字新基建领域的园区载体,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基建项目纳入广州M0(新型产业用地)范畴。发挥数字新基建的融合创新和赋能作用,培育一批企业集聚发展,着力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三是多轮驱动,激发各方投资活力。发挥各类市场主体作用,探索国有企业积极吸收非公经济成分参与,通过项目混改、技术入股、知识产权入股等多种灵活方式积极参与,鼓励民营资本投资热情。从场景应用、区域示范、项目用地等多方面,扶持推动数字新基建发展应用与生态健全。
四是投资拉动,建立数字新基建项目库。以项目拉投资,以科技增投资,以市场换投资。市区两级联动,市直部门协同,合力抓好数字新基建项目落地建设。
据了解,目前广州首批征集入库项目254个,总投资额约2600亿元。其中,5G领域(含大数据中心)项目89个,投资额约970亿元;人工智能领域项目66个,投资额约281亿元;工业互联网领域项目50个,投资额约76亿元。智慧充电基础设施项目9个,投资额约36亿元;其他领域项目40个,投资额约118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