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车之家 叉车资讯

杭叉集团在2023年创造行业奇迹,业绩增长率达到历史新高,海外收入突破33%

02-02
字体大小:

据报道:杭叉集团业绩预增,在2023年实现了令人瞩目的业绩增长,同比增长幅度达到了62%至82%。这一成绩主要归功于公司锂电新能源叉车及国际化业务产销规模的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原材料价格下降、汇率、投资收益以及政府优惠政策等因素也对公司利润增长产生了积极影响。

随着行业电动化和国际化趋势持续增强,杭叉集团在锂电池叉车领域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步扩大。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行业总销量同比增长了12.00%,其中出口销量更是增长了12.13%。电动平衡重乘驾式叉车(I类车)和电动乘驾式仓储叉车(II类车)的销量同比分别增长了29.25%和35.94%。锂电池叉车的竞争力明显提升,国际化速度也在加快。而下游制造业的需求有望逐渐修复,这将助力国内叉车需求的增长。2023年,叉车国内销量同比增长了11.94%。可以预见,随着国内制造业景气逐步修复,叉车国内需求将逐渐改善。

为了紧跟行业趋势,杭叉集团专注于科技创新,并不断拓展国际市场,引领行业发展。目前杭叉已经掌握了电动叉车锂电专用架构平台技术、高电压永磁同步技术和快速充电技术等新能源工业车辆核心技术。这使得杭叉集团率先发布了一系列高压锂电车型,如1.5-48吨平衡重式高压锂电叉车、20-60吨锂电牵引车、集装箱正面吊和空箱堆高机等。

首先,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转型的推进,电动叉车市场正迎来快速增长的机遇。全球对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这将进一步推动电动叉车市场的扩大,为杭叉集团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杭叉集团凭借先进的锂电池技术和高压永磁同步技术,推出了一系列高压锂电车型,满足了市场对电动叉车的需求。该公司的销量数据也证明了电动化趋势在叉车行业的持续增强,其中电动平衡重乘驾式叉车和电动乘驾式仓储叉车的销量同比大增。

其次,国际化也是杭叉集团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目前,杭叉的国外收入占比已经超过33%,连续十多年位列行业前茅。公司不断拓展海外市场,出口台量和国外营收连续十多年位列行业前茅,这一成就与杭叉集团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客户服务方面的优势密不可分。通过加强与国外客户的合作、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杭叉集团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领先地位,也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声誉。

尽管2023年制造业整体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但随着国内制造业景气的逐步修复,叉车需求有望逐渐改善。这将为杭叉集团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

杭叉集团在2023年实现了业绩的高速增长,并逐步迈向成为全球龙头企业。通过电动化和国际化的驱动,杭叉已经在行业中确立了领先地位。展望未来,杭叉的科技创新和不断开拓国际市场的努力使其在行业中保持了领先地位。未来,杭叉集团表示将继续聚焦科技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并加大国际市场的拓展力度,以引领行业发展。

相关报道

维特根中国参加公路交通领域高质量推介活动暨科技创新技术观摩活动 维特根中国参加公路交通领域高质量推介活动暨科技创新技术观摩活动

2024年12月18日,由中国公路学会秘书处、华南理工大学主办的“公路交通领域高质量推介活动暨科技创新技术观摩活动”在佛山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以“新质引领,产研融合”为主题。

[详情]
中交西筑后勤服务中心联合经开园区消防中队开展安全隐患专项检查 中交西筑后勤服务中心联合经开园区消防中队开展安全隐患专项检查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岁末年初,为了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公司安全稳定,12月20日后勤服务中心联合经开园区消防中队,共同开展了针对消防安全隐患的专项检查活动,全力筑牢公司消防安全防线,提高员工安全防范能力。

[详情]
中交西筑公司召开公路养护及再生技术发展交流会 中交西筑公司召开公路养护及再生技术发展交流会

12月22日,公司研究院举办了公路养护及再生技术发展交流会,会议邀请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重庆交大郭小宏教授对公路养护及再生技术发展进行了专题讲座,对公司养护产业提级及再生技术发展等进行了研讨交流,会议由研究院副院长梁新文主持。

[详情]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领导一行莅临陕建机股份座谈交流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领导一行莅临陕建机股份座谈交流

12月24日,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闫茂德一行到访陕建机股份,受到陕建机股份董事、副总经理惠鹏的热情接待。 座谈会上,双方举行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挂牌仪式;惠鹏代表公司感谢长安大学对陕建机股份的信任与支持,他表示。

[详情]
安迈参加2024年内蒙古公路养护高质量发展论坛 安迈参加2024年内蒙古公路养护高质量发展论坛

12月21日,由内蒙古交通集团蒙通养护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2024年内蒙古公路养护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呼和浩特落下帷幕。本次活动以推动公路养护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主旨,汇聚了一批行业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该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