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中交集团《交通建设报》
刊发公司
坚持“三引领”,强化“三落地”
深化改革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文章
公司微信公众号
特刊登相关稿件
中交西筑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企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三引领”,强化“三落地”,积极寻找促进企业持续增长的“第二曲线”,助力企业发展“破冰”与“突围”,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持续增长,圆满实现“扭亏摘帽”。
坚持战略引领,强化产业升级落地
一是聚焦主责主业,优化产业布局。突出主责主业,积极融入中交集团发展战略,制定中交西筑“1133”发展思路,确立打造“导向鲜明、充满活力的‘专精特新’型企业”战略目标。优化产业布局,将原有7个业务板块整合为装备制造、路面工程、能源环保科技三大业务板块。二是创新发展模式,扩大产业规模。转变传统单一筑路机械制造观念,加强装备板块和工程领域人才、思维的深度融合,实现“制造+工程”,将产品延伸至环保、生物装备等领域。转变传统装备销售观念,向提供一体化综合服务转变,延伸产业链。布局沥青混凝土固定站,从单一固定站销售转变为固定站运营。充分发挥“工人+装备”的综合优势,秉持“替客户解决问题,替客户降低成本”的理念,开展专业化路面施工。聚焦项目标准化驻地建设,提供绿色智慧项目驻地一体化建设运营方案,打造环保一体化服务商。三是注重区域布局,提升产业能级。聚焦集团内外部市场,围绕“销售、售后、合作”进行区域布局。构建“总部—分公司—市场营销网点”三级营销体系,设立京津冀、长三角、华中、西北、西南五大区域总部,形成多方联动、有效运转的立体营销格局。完善售后服务区域布局,依托区域总部,强化区域网点售后团队建设,健全售前、售中、售后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强化区域合作布局,打造“区域产业一体化”“区域供应链一体化”“区域施工一体化”发展模式。强化海外业务布局,组建海外事业部,建立非洲、东南亚等区域中心,依托集团海外平台拓展海外市场,加大境外对接交流频次,持续擦亮“中交西筑”品牌。通过明晰战略方向、创新发展模式、优化区域布局,成功整合资源配置,强化内部协同,扩大市场规模,实现产品从单一走向多元、企业从装备制造商向制造服务商的转型升级。
坚持创新引领,强化科技攻关落地
一是明确科技创新定位。大力推进研究院改革,聚焦研发创新,通过引进高端技术人才,解决关键技术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建立“战略研判-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客户反馈”为条线的快速联动全流程制造服务运行机制,缩短研制定型周期。二是强化核心技术攻关。立足装备主业,以机械装备国产化和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围绕绿色低碳、数字智能开展多项科技研发工作。自主研制山岭隧道系列新型装备和绿色智慧项目驻地等新产品,联合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制生物环保装备3大类15项新产品,自主完成17项产品的绿色智能提级改进。三是构建科研协同平台。完善自主研发与联合研发工作机制,探索与高校、科研所、央国企等单位合作共研模式,与长安大学共建绿色智能道路建养装备研究院,加快关键核心产品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通过明确科技创新定位,积蓄研发力量,增强研发自信,创新研发模式,开辟持续研发创新的畅通路径。
坚持文化引领,强化共建共享落地
一是推动党的领导融入治理体系。坚持“两个一以贯之”,把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治理有机统一,实现企业“党建入章”。优化董事会授权管理办法及事项清单,严格规范“三重一大”事项审议流程,动态调整两级议事清单,从制度层面充分保障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二是推动解放思想工作走深走实。迅速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扭亏摘帽”等专项活动,破除“等靠要”思想,打破“大锅饭”现象,营造“思想统一、目标一致、比作贡献”的良好氛围。组织实施全员起立、双向选择、公开竞聘,从外部引进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人才队伍结构实现快速优化。三是推动改革发展成果共建共享。搭建集中学习大讲堂、业务培训大课堂等多元学习平台,助力职工发展成长成才。加大考核激励,强化薪酬和业绩挂钩对标,坚持“以业绩论英雄、英雄不问出处”,实现领导人员收入倍差1.85,同级员工绩效薪酬高平差29%的有效调控。主动关切职工诉求,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广大干部职工的高度认可。通过加强党的建设工作,统一职工思想,凝聚改革创新力量,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改革环境。